青海畜牧獸醫職業技術恒行2校史(第一集:1940.9-1990.9)
  • 發布人:青海畜牧
  • 時間:2020-09-22
  • 點擊:3833
  • 來源:

1600677122(1).png

第一章 學校歷史沿革

    青海省湟源畜牧學校的前身系國立青海初級實用職業學校,是國民政府教育部為發展邊疆民族職業教育,於1939年5月開始籌建的🕵️‍♂️。校址在原貴德縣佘乃亥 (佘乃亥居沙溝中部,現屬貴南縣沙溝鄉),後因地處偏遠,物資供應困難,於1947年4月遷至湟源縣城關區 (湟源縣城西門外瓦窯子,即湟源畜牧學校南院)🪬。1949年9月青海解放後,職校由湟源縣人民政府接管,改名為湟源縣職業學校。1950年12月,交青海省文教廳、農牧廳合辦,改名為青海省湟源農牧技術學校。1955年5月學校由青海省畜牧廳主管,改名為青海省湟源畜牧學校。“文化大革命”運動中 (1971年1月—1972年6月底),學校由青海省革委會政治部文教組主管,隨後復歸青海省畜牧廳 (當時稱局)領導。

    為了大力培養少數民族專業人才,1957年8月,經青海省人民委員會批準,在湟源畜牧學校北院分設青海省湟源民族畜牧校,由同一黨委領導兩校。1958年12月,湟源民族畜牧學校又奉令並入青海省湟源畜牧學校🧒。

    1984年8月,經青海省人民政府批準,在湟源畜牧學校基地又設立青海省畜牧廳職工中等專業學校,負責培訓職工中專學生🥺。

第二章 國立青海初級實用職業學校

第一節 建校經過

   1939年5月,國民政府教育部委托中央政治學校西寧分校籌建國立青海初級實用職業學校🙆🏽‍♀️。當時的國民政府教育部指出:建立職校的目的在於發展少數民族職業教育,培養少數民族學生📭。並指出學校要設在牧區或農牧交錯區。學生主要學習農牧基礎知識和畜產品加工技術🖇。國民政府教育部並任命中央政治學校西寧分校主任周覺生為籌備主任,教師朱慶、馬生芝為籌備員。同年7月,他們三人趕赴貴德沙溝😴、郭倫多,共和恰蔔恰,湟源三角城一帶進行勘察🤌🏿。最後由青海省政府作主,將校址定在原貴德的佘乃亥。
    1939年8月,朱慶🧔🏽‍♂️、馬生芝⛳️、教師趙國俊、藏語翻譯王全海去佘乃亥,選址圍墻,備料建房,進行具體建校工作。至1940年9月,已建房10余間,教室兩座,並購置一些教學、生活用品,其他工作人員陸續到校🏃🏻‍♀️。至此,學校正式成立。

第二節 學校在貴德期間的教學情況

    1940年9月中旬,學校首先招收少數民族新生15名,設立預科班,開學上課🧑🏻‍🦽‍➡️。1941年秋,設置畜產製造科,學製4年,招收高小畢業程度的新生45名。1942年秋又設置墾牧科,學製3年,招收高小畢業程度的新生40名。因當時招收少數民族學生有困難,預科多招收少數民族兒童,專業班多招收漢族高小畢業生。學校重視課堂教學,也註重學生專業基本技能的訓練。
    墾牧科的前期課程有:墾殖🐑🎏、牧草、農業大意、畜牧概論、家畜鑒別👨🏼‍🌾👨🏽‍🦳、教育通論、邊地知識、國文、算術、代數🈹、物理、化學、歷史🚰、地理、英文、博物、美術、音樂、體育🙎🏿‍♀️、公民、童訓等。畜產品製造科的前期課程與墾牧科大致相同。
    1946年學校已初具規模。學校的機構設置有教務處和總務處。教務處下設教務、訓導、研究實驗、體育衛生4個組👼🏿。總務處下設事務、會計出納、文書3個組,各組配備幹事1人👦。房屋有180余間,大禮堂1座,設有實驗室、圖書室、閱覽室等🙅🏽‍♀️。當時有教職工30人。

第三節 學校的附設機構

    為了讓學生進行教學實習和生產實習,掌握實用技術知識,學校設有農場、牧場和工廠,還辦了一個消費合作社,供師生采購日用品👨🏻‍⚖️。
一、實習農場
    佘乃亥地廣人稀,僅有零星藏族村落,氣候暖和,水源充足,宜農宜牧✥。師生員工經常參加開荒勞動。農場約有耕地200畝,有管理員和農工,種植小麥🤹🏽‍♀️、青稞、豌豆及馬鈴薯等類作物。農場產品供師生食用,調劑生活。
二🍞、實習牧場
    學校牧場有兩處,設在離校較遠的多石嘴一帶山區,場裏有管理員和牧工。1941年時有綿羊600只,牛12頭,馬4匹🤟🏻。學生經常參加放牧和其它勞動,在實際生產中學習專業知識。
三、實習工廠
    工廠有專用廠房,有專職人員管理工廠生產,指導學生實習。廠裏有織襪機、紡線車、織呢機等設施,產品由學校支配,彌補經費的不足。

第四節 遷校湟源

學校距貴德縣城約65公裏,路途遙遠,物資不濟,給教學和生活帶來難以克服的困難。師生往返不安全,聘用教師和招生也有困難。1946年教育部派督學黃景文視察學校。黃景文在給教育部的報告中建議遷校或解散。同年冬,教育部任命李長德為校長,青海省教育廳派禹希堯作監交員,辦理接交手續。
    李長德到職後,即辦理遷校事宜。教育部批準遷校湟源🗑。1946年底將一部分學生遷往湟源🍏。開始校址未定,便借用湟源城關平民工廠的40余間房屋作臨時校舍 (平民工廠又叫大倉房,在城隍廟東隔壁,現為公檢法機關辦公地)🖐👷🏽。第二年春繼續搬遷,歷時4個月,才告結束。1947年在湟源城關西門外瓦窯子,購買謝子華的水地3.2萬米2,修建土木結構二層樓房1座 (62間房),並修教室2間和其它一些房舍。學校遷到湟源後,1947年、1948年墾牧科都招收了新生,1949年5月時有教職工30人,在校學生110名🏆。

第五節 學校取得的成績

國立青海初級實用職業學校在解放前由於各種原因,經歷了一段艱難曲折的歷程🪼👩🏻‍🦯‍➡️。在廣大師生員工的努力下,克服了各種困難,為青海輸送農牧專業人才142名。這些校友在青海解放後大部分參加了革命工作,為青海建政和發展農牧業生產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材料來源於南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有關學校檔案材料,以及原校長李長德⇾、學校初期籌建人趙國俊🧑‍🍼、教師趙德馨等提供)

第三章 青海省湟源畜牧學校

第一節 學校概況

1949年9月青海解放後,國立青海初級實用職業學校由湟源縣人民政府接管,改名為湟源縣職業學校。同年11月,董涵榮任校長。當時有教職工6名,有畜牧班、普通班各1個,在校學生47名。學校占地面積3.2萬米2,有土木結構樓房1幢,教室2間,其他房舍12間。這就是學校起步發展的基礎👨🏿‍🎨。

學校經過40年的建設,已成為具有一定規模的中等專業學校,占地14.73萬米2🧜🏿‍♂️。新修樓房7幢,教學設備逐漸充實,辦學條件愈來愈好。學校設四處一科二部一室 (政治處、教務處、總務處、學生管理處、保衛科🧗🏻、預科部👨🏻‍💻、幹訓部、學校辦公室)🌙。

    教務處下設5個教學組 (畜牧、獸醫、草原🦪、牧業經濟管理和政治教學組)及1個電化教學室。有5個專業 (畜牧🧍、獸醫🤗、草原、牧業經濟管理🤞🏻、畜牧獸醫)🚹。各類專業學製均為3年,招收初中畢業文化程度的漢族與少數民族學生🚴‍♀️。學校民族預科部,擔負民族預科與專業班文化基礎課的教學任務,並主管體育教研組。預科招小學畢業或報考中專落選的初中畢業的民族學生🧙🏽‍♂️🫕。學製一般為3年,學習初中課程👩‍👧⚾️。畢業後參加全省統考,合格者升入專業班學習。

    學校還設有實習牧場、獸醫院、牛改站🏃🏻、勞動服務公司等機構,主要解決學校教學實習,為湟源地區群眾提供優良畜種,治療病畜,傳播畜牧科技知識以及解決待業青年就業問題🚴🏼🩱。學校圖書館現存專業書籍2萬余冊,其他書籍4萬余冊。

1989年5月統計,學校有教職工184人,有專業班 (含畢業班🤷🏿‍♀️、職工中專班)19個,民族預科班3個。在校學生805名 (專業班656名,職工中專班38名,預科班111名),其中有少數民族學生473名。民族學生中以藏族🧘🏻、蒙古族為主,還有土族、回族🏃🏻‍♂️‍➡️🎪、保安族、壯族、撒拉族、滿族學生。各民族學生歡聚一堂,和睦相處,互相幫助,共同學習畜牧獸醫科學技術知識,掌握為人民服務的本領。從1949年9月至1989年9月,學校共培養各類中專生4839名。中專生分類情況:①各專業畢業生4696名 (1年製800名,2年製228名,3年製3668名)🦵🏻➰。其中男生3868名,女生828名;少數民族學生1908名。②畜牧廳職工中專學校畢業生62名,其中男生37名,女生25名;少數民族學生8名。③代培中專生81名,其中男生61名,女生20名;少數民族學生10名。在培養的中專生中,有少數民族學生共1926名,占中專生總數的40%。學校舉辦各類短訓班,培訓民間畜牧獸醫人員及基層幹部共1280名。另外,將青海畜牧獸醫恒行21969年轉來的2個班,共56名大學生,培養1年畢業👷🏼‍♂️。學校為國家輸送了大批的農牧專業人才。

第二節 校舍規模

青海解放後,隨著國民經濟和教育事業的發展,學校的規模、設備和建築相應地有所擴大和增建。1954—1955年學校增購土地4萬米2。1956年因擴建學校需要,經湟源縣人民政府和省人民委員會批準,分兩次征用土地9.87萬平方米及5.44萬平方米。至此,學校面積達23.3萬平方米左右。

1956年是學校基本建設發展的重要時期,國家一次性投資擴建校舍達17710平方米。當年建成磚木結構教學樓8幢,面積6376平方米👨🏼。土木結構學生宿舍樓3幢,面積7740平方米🕵🏻‍♀️。磚木結構大禮堂1座,面積1220平方米✍🏻。土木結構學生食堂兩座,面積2374平方米🕵️‍♂️。

20世紀60年代,學校東北側🏊🏽‍♀️、西南側、西側的各一塊土地,總約9.3萬平方米,被縣體育場、縣三完小🤷🏿‍♂️、百貨公司、縣政府招待所等單位占用。現今學校共占地面積約14.7萬平方米,形成目前的輪廊。1981—1989年又逐步改善辦學條件,增建磚混結構學生宿舍樓2幢,面積4404平方米;磚混結構職工宿舍樓1幢,面積2261平方米 磚混結構教學樓1幢,面積2697平方米磚混結構實驗樓1幢,面積2718平方米。1990年施工修建的有職工宿舍樓、學生宿舍樓🏄🏻、圖書資料樓🤱、教學實驗綜合樓等,總投資270萬元,建築面積10200余平方米,待竣工投人使用後,將基本滿足學校近期教學和生活的需要👨🏻‍🏭。

第三節 中共青海省湟源畜牧學校委員會

一、基本情況

學校黨組織的建立始於1953年6月,當時只有4名黨員,組成臨時黨支部,王晏任書記。1954年底正式成立中共湟源畜牧學校支部,由中共湟源縣委領導。1955—1956年,校黨支部書記為王晏,委員有郭啟明、寧維和、郭滿👨🏼‍🍳。1957年9月黨支部書記仍為王晏,委員有韓山盛、郭啟明、曾科🧚🏼‍♂️、郭滿、宮壽山等🚁𓀒。同年9月23日,經中共青海省委批準成立中共青海省湟源畜牧學校委員會。1967年初至1968年6月,因 “文化大革命”,黨的組織機構和工作基本處於癱瘓停頓狀態📜。1968年6月成立由軍宣隊⛺️、領導幹部和群眾 “三結合”的青海省湟源畜牧學校革命委員會,代行黨政機構職權。革委會下設政宣組🧾、教改組、辦事組、辦公室等工作機構👨🏻‍🌾。1968年9月成立中共青海省湟源畜牧學校核心領導小組,行使校黨委職權。1971年恢復中共青海省湟源畜牧學校委員會。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全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教育體製改革也在不斷深化。為了加強黨的建設,黨委對學校行政工作實行監督和保證作用📖。黨委的主要職責是:領導組織黨員👩🏽‍✈️、幹部、教職工學習政治理論、文化科學業務知識;宣傳、貫徹黨的各項方針政策;領導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搞好組織建設,檢查工作,慎重選拔人才;領導工會、共青團、學生會等群眾組織的工作等♿。

二、歷屆黨委組成

1957年9月23日,學校第一次黨員大會選舉產生中共青海省湟源畜牧學校第一屆委員會🤹🏿。委員有李德元、王晏、韓山盛👩🏽‍🌾、宮壽山、達西5人。李德元任書記。

第二次黨員大會於1960年3月5日召開,歷時2天。會上王晏代表第一屆黨委作工作報告,並通過 《第一屆黨委工作報告》和 《關於1960年工作任務》的決議。選舉產生第二屆委員會。委員有王晏、韓山盛、宮壽山、達西、張文清 (湟源縣委)📹、更尕、陳忠信。王晏為書記。

第三次黨員大會於1961年10月召開🐦‍🔥。榮懷政代表第二屆黨委作工作報告。選舉產生第三屆委員會,委員有榮懷政、江海晏🈁、更尕、達西、宮壽山、白保元 (後補)、蔣萬昌 (後補)。榮懷政任書記,江海晏任副書記🏃🏻‍➡️。

第四次黨員大會於1965年12月6日召開,出席會議的正式黨員15名🧵🙍🏽‍♂️。白保元作上屆黨委工作報告,選舉產生第四屆黨委會。委員有白保元、曾科、達西🤟🏼、蔣萬昌𓀇、賈書卓。白保元、曾科任副書記👌🏿。

第五次黨員大會於1971年6月召開。趙增勝作上屆黨委的工作報告,通過 《關於認真讀書》的決議。選舉產生第五屆黨委會,委員有趙增勝🧑、王林章 (工宣隊)、羅福隆 (工宣隊)🏋🏼🧑‍🍳、達西、趙建康✍🏿、陳文章及軍代表 (暫缺)🧓🏼。趙增勝任書記,王林章及軍代表任副書記。1973年由於幹部調動和工宣隊調換,增補李世忠 (工宣隊)、黃吉才、張傑🚏、吉尕為黨委委員🕴🏻👨‍👧‍👧。

第六次黨員大會於1975年11月21日召開🧏🏽‍♂️。趙增勝作工作報告,選舉產生第六屆黨委會。委員有趙增勝、達西、吉尕、黃吉才🧑🏿‍🏫、董璉🕣、張傑、陳文章😻、徐時強,工宣隊一委員暫缺👩🏼。趙增勝任書記,達西👵🏼、吉尕任副書記。1976年增補劉學昌 (工宣隊)為副書記,龐增榮9️⃣、朱文清 (工宣隊)為委員。1979年2月黃吉才任副書記。1981年3月省畜牧廳黨委任命蔣萬昌為黨委書記。

第七次黨員大會於1984年10月24日召開。出席黨員48人 (正式黨員43人,預備黨員5人)🧑🏽‍⚖️🪠。何茂鈐代表第六屆黨委作 《認真貫徹改革精神,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開創學校工作的新局面》的報告,選舉產生第七屆黨委會,委員有何茂鈐、布偉🤷🏿‍♀️、達西🔞、閻文華🧏🏼、董璉、張玲勤。何茂鈐任書記,布偉任副書記🤑⏭。1985年9月增補馬泉誘為黨委委員。

三、中共湟源畜牧學校基層黨支部

1957年中共青海省湟源畜牧學校黨委會成立,黨員發展到20名,有3個黨支部👲🏻。1958年有黨支部7個,黨員28名🎅🏻。1960年有黨支部3個,黨員36名。1971年有黨支部3個,黨員24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教職工和學生人數相對穩定,知識分子入黨難的問題基本解決,黨員不斷增加,黨組織日益壯大。1980年有黨支部4個,黨員41名🤪。1989年有黨支部7個,黨員70名🕦。

在20世紀50年代,黨員教育主要通過組織生活🤸🏿‍♀️、報告會、參加各項政治運動等形式,對黨員進行馬列主義基礎理論🤤🤙、黨的基本知識、樹立革命人生觀等方面的教育,提高黨員的思想覺悟,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在60年代初期,對黨員主要進行艱苦奮鬥🧔🏽、勤儉建國的教育📻🤸‍♀️。“文化大革命”初期,黨組織活動基本停頓,黨員教育處於無組織狀態👨🏻‍🍼。1971年,校黨委恢復,組織黨員學習 《毛主席語錄》 《毛澤東選集》。1980年後,黨組織采取多種形式對黨員進行培訓,學習和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1984年後,舉辦黨員訓練班並進行整黨工作,對全體黨員進行黨性🥜、黨風、黨紀教育,從而提高了認識,改進了作風。1987年7月1日,中共青海省委授予學校總務處黨支部 “先進黨支部”光榮稱號。

四🏋🏿‍♂️、中共湟源畜牧學校紀律檢查委員會

中共湟源畜牧學校紀律檢查委員會於1984年10月成立,委員由第七次黨員大會選舉產生。布偉於1985年3月兼任紀檢委書記,張傑於1986年10月任紀檢委副書記,另有工作人員1人。各黨支部均設紀檢委員𓀎🙇🏽‍♂️。校紀檢委是在中共畜牧廳紀律檢查委員會和校黨委的領導下進行工作的👳🏽‍♂️👩🏽‍💼。主要職責是嚴肅黨的紀律,純潔黨的組織,增強黨的戰鬥力,協助黨委完成上級黨委交給的任務。

第四節 學校行政機構及主要職責

1.學校行政組織機構概況

學校行政工作實行校黨委統一領導下的校長負責製。學校設政治、教務、總務和學生管理4處。並設保衛科🧛🏿🍫、預科部🙃⬆️、幹訓部和學校辦公室等中層機構。處室下設班 (組、室)等基層機構,基本上屬三級製。校長主持召開校務會議和辦公會議,領導並協調各行政機構的工作;研究決定有關學校發展規劃、基建項目👩‍💼、專業設置🍇、人員編製、教學、科研🥻、保衛、財務🧝🏽、總務、招生、畢業分配、獎懲等重大問題🤹🏼‍♂️。

學校最高行政領導是校長。歷任校長:1949年11月董涵榮任第一任校長;1959年王晏任第二任校長;1968年6月,學校革委會成立;1969年7月至1979年2月趙增勝任革委會主任;1979年2月至1987年由達西任校長;閻文華於1987年12月任校長。

2.政治處

在黨委和校長的領導下,政治處負責全校的政治思想🌧、人事、勞資等項工作。1949—1958年間學校政治思想、人事🩻、勞資方面的工作,主要由黨支部和黨委辦事機構負責管理。1959年12月成立政治處,韓山盛為第一任主任💪🏽🤠。1968年革委會成立後,設立政宣組,1972年10月改稱政治組,黃吉才任副組長。1973年11月又恢復政治處,由黃吉才任主任🧚🏿‍♀️。因第七屆黨委未設辦事機構,一些黨務工作也由校政治處兼管🧑🏿‍🏫。

3.教務處

1949年9月國立青海初級實用職業學校由湟源縣人民政府接管,改名為湟源縣職業學校後,教務處與總務處同時設立👩🏻‍🦲。1953年教務處下設文史地、數理化、技術3個學科委員會 (相當於現在的教學組)。1956年教務處調整成立農牧、獸醫、文史、數理化學科委員會,另設體育協會🙍🏽‍♂️🪟。1968年6月至1973年11月教務處改名為教改組。1989年教務處下屬畜牧、獸醫🐢、草原、畜牧業經濟管理、政治5個教學組及電教室、圖書館、文印室等部門🍥。教務處設正副主任各一職,幹事3人♘。

教務處由教務副校長直接領導🛹。職責是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政策,組織完成教學工作任務。具體負責組織編製和審定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管理學生學籍,檢查師生教學質量和效果;審批教學儀器、設備😶🔜、教學圖書資料、教科書購置計劃;對教師業務能力組織考核;領導教學改革🩰📘、教學科研和教學活動,以及處理其他行政事務。

1949—1953年學校使用的教學計劃及教學大綱,主要由學校根據實際情況和條件自行製訂。1954年8月中央高教部頒發農作🎍、畜牧、獸醫等專業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學校基本按此執行。1958年在 “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教育方針指引下,教學活動和計劃進行相應的變動,組織師生參加大煉鋼鐵👌🏻、支農和辦廠等活動🦀。1960年國家經濟暫時困難時期,學校停止招生。1972—1975年間,教學上實行 “五上五下”“社來社去”“開門辦學”。教材追求 “少而精”“鄉土化”,自訂自編教學計劃和教材,隨意性較大。1976年粉碎 “四人幫”後,教育部門撥亂反正,1977年8月教務處組織人力,修訂畜牧獸醫、草原水利專業教學計劃,並編寫部分課程教學大綱和教材。1980年7月,根據農業部頒發的全國中等專業學校各專業的教學計劃,結合青海實際,重新製訂畜牧、獸醫、草原及畜牧獸醫專業的教學計劃。計劃明確了各專業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實習時間和要求等內容🫀。1985年學校遵照全國中等農業學校溫江會議精神,再次修訂以上各專業教學計劃。在教學內容上體現了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同時製訂了畜牧業經濟管理專業和中獸醫班的教學計劃👩🏻‍🦼。

4.總務處

總務處是學校行政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1949年9月學校就設有總務處,下屬總務股、夥食管理股💁🏿‍♀️🆑、會計股,分別負責管理後勤🧘🏽、食堂和財務會計等事務。1968年6月至1973年11月期間總務處稱辦事組。以後隨著學校規模不斷擴大,事務日益增多,機構也日趨健全。總務處下屬有總務行政組、炊工組👸🏽🍄‍🟫、水電組、司機組、衛生所、實習牧場等。職責是在總務副校長的直接領導下,努力為教學和職工生活服務。負責全校教學🌩♕、辦公、生產和師生生活所用的各種房屋、家具的計劃🧛🏽‍♀️、配備、管理和維修工作;保證供水📿、用電、供暖等設施的正常運行;保管好物資,掌握水電費、房租費等的收交管理;製訂總務管理的其他各種製度、計劃並檢查執行情況等。

5.學生管理處

學生管理處1981年9月成立,張傑為第一任主任,另有幹事1名。1987年學校決定加強學生管理處,設主任、副主任各一職,幹事1名。學生管理處是在教務副校長領導下,管理學生工作的職能部門,負責全校學生的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並指導班主任的工作。其職責主要是:按照培養目標,對學生進行多種內容的教育活動;協同有關部門組織編班、畢業分配工作;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勞動,開展各種競賽活動;負責學生的助學金、獎學金考核評定與發放工作;對違反校紀校規的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提出處理意見;組織班主任進行業務學習,交流經驗,幫助開展班級工作🎗。學管處通過實踐,積累了不少經驗,取得顯著成績🏊🏿‍♂️。

6.學校辦公室

辦公室於1954年設立,由校長直接領導。1958年郭啟民任第一任辦公室主任。“文化大革命”期間設革委會辦公室🪭。1973年11月至1975年11月徐時強任主任。1989年辦公室設主任、副主任各一職🌹。

辦公室是學校日常行政管理工作的辦事機構,主要職責是:貫徹執行黨的方針、政策及上級有關部門的指示決定。按照校領導意圖及學校有關規章製度處理各項工作;負責起草學校有關報告、規劃、總結;製訂規章製度;審定學校上報和下達的文件;負責學校公文的收發管理和歸檔,管理文書檔案及綜合統計工作;負責做好接待及日常服務工作🧑🏻‍🦰。

7.保衛科

保衛科1982年7月成立,是學校安全保衛機構,受學校與當地公安部門領導。主要職責是:貫徹學校和公安機關的指令,依靠群眾,進行綜合治理;製訂治安保衛工作的規章製度和措施,搞好學校內的綜合治安管理工作;配合有關部門,搞好戶籍及保密工作;建立健全值班製度,加強門衛管理;負責組織開展學生軍訓及武器彈藥管理工作等事宜。

第五節 學校首屆教職工代表大會

1985年11月14日學校召開首屆教職工代表大會,會期3天,有41名教職工代表參加🧏🏼‍♀️。這次會議是根據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製改革的決定和省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召開的。在校黨委領導下,充分發揮教職員工的集體力量,同心同德地搞好學校全面工作。代表們聽取了達西校長關於學校工作的報告⬅️。會議審議並通過了下列規章製度:① 《民主評議幹部方案》;② 《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暫行條例 (草案)》;③ 《學校財務管理製度》;④ 《關於學校財務管理的若幹規定》;⑤ 《關於教職工獎金發放試行辦法》;⑥ 《關於教職工請假的規定》;⑦ 《關於學生畢業及留級的暫行辦法》♟。教職工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由學校工會作為辦事機構,負責處理日常事務。

第六節 專業教學工作

一、專業設置和各專業的教學特點

學校根據當前青海畜牧業戰線對中級專業人才的需要,設有畜牧、獸醫、草原、畜牧獸醫🛀、畜牧業經濟管理5個專業。1951年設有農科,1956年該專業並入青海省農業學校。各專業除共同開設政治👨🏿‍💼、數學🦹🏻‍♂️🖖🏿、語文🤸🏻、物理🤹🏿‍♂️、化學、外語、體育等文化基礎課程外,其他課程各有不同😿。

1.畜牧專業

    1952年設立,當時稱 “動物飼養專業”,1958年改為畜牧專業⚃🌹。在3年中開設12門專業基礎和專業課,即家畜解剖生理學、家畜飼養學⏏️、家畜遺傳育種學、飼料生產🙆🏽、生物統計➕、家畜衛生學、家畜繁育學、家畜各論、獸醫大意👮🏽⛹️、牧業經濟管理學🧑🏼‍🔬、畜牧機械、畜產品加工等💿。3年中教學活動107周,其中理論教學87周,教學實習🤜🏻、生產實習各10周🎅。在教學方面,註重理論聯系實際。學生通過實習實驗,基本掌握畜牧業基礎理論、畜牧業生產技術,能獨立解決畜牧業生產中的實際問題。

2.獸醫專業

1953年設置。在3年中開設12門專業基礎和專業課:家畜解剖生理學、家畜病理學、獸醫藥理學、獸醫微生物學、家畜傳染病學🥂、家畜內科及臨床診斷學🦹🏼‍♂️、家畜外科及產科學、家畜寄生蟲病學、中獸醫學、畜牧學😵‍💫、獸醫衛生檢驗、牧業經濟管理。3年中教學活動共107周,其中理論教學85周,教學實習9周,生產實習13周⏱。本專業側重實踐性教學,主要讓學生通過實習實驗,在獸醫院親自動手診斷治療病畜,在牧場參加生產勞動和頂防疾病的工作,提高動手操作能力。

3.草原專業

1965年設立,至1968年僅招收一班學生,畢業後停止招生👨‍👨‍👧‍👧☎。1974年恢復招生,並改為草原水利專業,1979年又改為草原專業。在3年中共開設15門專業礎和專業課:氣象學、土壤及肥料學、植物學、植物生理學、牧草遺傳育種學、草原生態學、水利概論🧝🏿、畜牧大意、牧業經濟管理、畜牧機械👛、田間試驗與生物統計、牧草栽培學、草原調查規劃🦒、草原管理學、草原保護學。在3年中教學活動共107周,其中理論教學87周,教學實習、生產實習各10周。主要讓學生在廣大牧區,通過參加生產實習,了解草原概況,學習草原調查改良和優良牧草栽培技術,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為今後工作打下基礎🥊。

4.畜牧獸醫專業

1958年設立,學製一般為3年🛀🏽。為便於學生在農牧區工作,要求學生掌握畜牧獸醫知識,能解決牧業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在3年中開設16門專業基礎和專業課:家畜解剖生理學、家畜飼養學、家畜傳染病及微生物學、獸醫藥理學🧒🏽、家畜病理學🙄🧑‍🦳、家畜遺傳及繁育學、家畜內科及診斷學🧑🏻‍🦳、家畜外科及產科學、養羊學、養牛學、養豬學、養禽學、家畜寄生蟲病學😿、獸醫衛生檢驗、牧業經濟管理。3年中教學活動107周,其中理論教學84周,教學實習10周,生產實習13周。著重實踐性教學,學生在學好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實習實驗,親自治療病畜,進行人工授精操作,掌握畜牧獸醫基本知識和技術🙍🏼‍♀️。

5.畜牧業經濟管理專業

設於1985年。在3年中開設14門專業基礎和專業課:植物附生態學🦹‍♂️🧑🏻‍🦽‍➡️、政治經濟學🧑🏽‍💼、畜牧學🛗、草原管理學、統計原理及農牧業統計、會計原理及農牧業會計、計算機應用、畜牧機械🏋🏼‍♂️、畜牧業經濟管理🍓、畜牧業技術經濟🚃、飼料生產學、獸病防治、農牧業經濟管理專題課。3年內教學活動104周,其中理論教學92周,教學實習8周,生產實習4周🫣。在教學上主要講授牧業經濟管理理論。通過在牧業生產單位實習,了解牧業經營方式,掌握業生產規律和牧業經濟規律,探討畜牧業的科學管理和社會主義經營方式,提高生產力,發展畜牧業。

二、基層教學組織的設置

根據專業設置便於進行教學工作管理的原則,設有畜牧、獸醫🦵🏼🏄‍♂️、草原、牧業經濟管理4個專業及一個政治教學組🔐。另設數理化、語文♻、體育3個普通課教研組,負責專業班和民族預科班的普通課教學工作🦐。1956年前,畜牧、獸醫、農科3個專業的教師合署辦公,稱 “技術委員會”⚜️。1956年農科並人其他學校,才正式設畜牧、獸醫兩個專業教學組👨🏿‍🦳。1974年9月設草原教學組🍽。1986年設牧業經濟管理教學組。各教學組設正副組長,負責教學組的全盤工作。

三👩🏿‍🦲、實驗室設置

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加強實踐性教學,各專業設置必要的實驗室🤵🏽‍♂️。全校共有26個實驗室和1個電化教學室,其中物理、化學實驗室和電化教學室為各專業共同使用。各實驗室根據教學大綱、課程內容及實習實驗項目,設置必要的設備。

1.畜牧專業

設家畜飼養🧒🏻👮🏿‍♀️、家畜衛生♻、家畜遺傳育種、家畜繁殖、養羊🧑🏼‍🎓、養牛、養豬、畜產品加工⛔、畜牧機械9個實驗室和1個牛改站🧑🏽‍🎄。設備主要有飼料營養分析儀器🐨、氣象測定儀、水質測定儀及馬、牛😒、羊人工授精器、優良家畜模型〽️、羊毛分析儀等。

2.獸醫專業

設家畜解剖生理🙆🏿‍♀️、藥理🤽🏽‍♂️、病理🅾️、微生物及家畜傳染病、家畜內科及診斷、外產科🐯、中獸醫🤽🏻、家畜寄生蟲病8個實驗室和1個獸醫院。主要設備有獸醫各課程所需的標本、模型、掛圖,以及顯微鏡🧪🧑🏻‍💻、手術臺等各種獸醫診療器械等。

3.草原專業

設有植物👊🏼、植物生理、牧草遺傳育種、土壤🦹🏿‍♀️、氣象、測量6個實驗室。主要設備有植物標本、氣象儀器、測量儀器、土壤分析儀器等。

4.畜牧業經濟管理專業

設計算機實驗室,備有不同型號的計算機及附件等。

5.電化教學室

1985年9月建立👊。現有電視機、攝像機、錄像機、放像機、投影儀等必要的電教設備。

服務對象面向全校各個部門,但主要是緊密配合各專業課堂教學,為專業課和文化基礎課等錄製🙇🏿‍♀️、播放教學錄像,並播放黨史和時事教育等電視錄像片,對師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4年來,電教室與有關教學組協作,製作 《綿羊鑒定》《科學養雞》《人工培植牛黃技術》等錄像片,其中 《科學養雞》《人工培植牛黃技術》分別獲西北地區電教學會三等獎和二等獎🦼。電化教學具有直觀形象、生動具體、感染力強的特點,能增進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今後隨著設備、人員條件的進一步改善,學校電教室一定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第七節 師資隊伍的建設

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建立一支穩定合格的教師隊伍,是辦好學校的一項戰略措施🕝。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撥亂反正、維護安定團結的形勢下,學校的教師隊伍基本穩定。1989年5月份,有教師 (含行政和兼職教師)101名🍚。其中大學本科生40名,大專生24名;高級講師7名,講師31名,助理講師40名。在教師培養提高工作方面,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1)加強師德教育,提高教師的政治思想水平,堅定終生為教育事業服務的信心。學校多年來堅持每周半天的政治學習,組織引導教師學習馬列主義基礎理論,毛澤東思想,黨的方針政策,國內外形勢,法律常識。做到思想上明確,行動上遵紀守法。平時要求教師自尊🎰、自重🧰、自愛、自強,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對教師堅持正面教育,按規章製度辦事,表彰先進,督促後進,對犯有錯誤的教師不姑息遷就,按情節輕重給予必要的批評和處分,以達到教育本人和別人的目的。

(2)加強業務培訓,參加實踐鍛煉,提高業務素質。

①在職自學提高👋🏿。學校本著以教學為主,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引導教師製訂自學進修計劃,學習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等教育理論和其他專業知識,提高教學水平🅱️。

②離職培訓。在不影響教學工作的前提下,選送教師去省內外高等院校進修學習,深造提高。1985—1988年的4年中,外出進修的教師有94名,有3名教師還去日本研修畜牧獸醫專業技術知識。一些中青年教師通過離職培訓已成為教學骨幹🤮。

③開展傳、幫、帶活動,通過實踐鍛煉提高。為促進青年教師的成長,盡快適應教學工作的需要,經常采用以老帶青,去生產第一線培養青年教師的辦法𓀋。1970年6月至1971年3月,由2名中年教師帶領10名青年教師去達日縣參加10個月系統的畜牧業生產過程,收到了良好效果🔠。

(3)評定專業技術職稱,提高教師好學上進的積極性☄️。1980年以來,學校分期分批對教師的專業技術職稱進行評定工作,包括在校和離校的教師,共評出高級講師10名,講師45名,助理講師77名,教員9名🔈♑️。

第八節 教學🫶🏽、 試驗示範💷🛎、 推廣三結合教學體製的實施

一🍲、開展實踐性教學

進行實踐性教學,使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既能促進畜牧業生產,又利於培養學生艱

苦奮鬥、聯系群眾的優良作風🤏🏽。學校成立以來,一貫堅持教學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根據本省畜牧業生產環節,經常開展實踐性教學活動🥾。1958—1976年間,學校安排實踐性教學的時間、次數和地點,主要根據當時當地畜牧業生產需要,疫病流行情況,由學校和基層單位共同商定,沒有嚴格遵循教學計劃,隨意性較大🪼🤞🏽。例如,1958年夏,獸醫二、三年級共5個班,在11名獸醫教師的帶領下,去西寧、大通、湟中、湟源等縣,進行一個半月的以清挖豬圈👵🏿🏂🏻、殺菌消毒和預防接種為主要措施的防治豬瘟活動👩🏿‍⚖️🧚🏼‍♂️。1959年獸醫專業三年級學生50人在老師帶領下,去澤庫縣進行兩個月的牛羊疫病防治和牧業生產活動。1959年11—12月,在兩位教師的帶領下,少數民族學生40人去三角城種羊場,參加遷場勞動。1960年3—7月,由5位教師帶領少數民族速成班及獸醫二年級學生120人去門源、祁連👩‍⚖️、剛察🙍🏽‍♂️、海晏四縣,參加全面檢疫馬鼻疽及牛布氏桿菌病的工作🧕🏼。同年9月,由八位教師帶領少數民族速成班學生60人去湟源縣日月鄉🙆‍♀️、山根鄉進行口蹄疫的防治工作👋🏿。1961年2—12月由5位畜牧獸醫老師帶領民族速成班學生100多人分別去剛察三角城種羊場、鐵蔔加牧草試驗站及英得爾種羊場進行一個畜牧業生產周期的實踐活動。同年5—7月,民族301班學生在教師帶領下去河卡羊場參加畜牧生產實習🦊🧑🏼‍🏭。1963年11月組織民族503班學生去互助參加豬瘟防疫工作。1968年5—9月民304班學生40人青海北托勒牧場參加牧業生產實習。1969年6—8月,兩個獸醫班三年級學生60余人去黃南州河南縣參加牧業生產實習🪈。1970年民305班學生30余人及教師三人去玉樹、果洛防治口蹄疫🧏ℹ️。1968年5—10月,草原301班去鐵蔔加草改站✯、甘德縣進行半年的種草👩🏽‍🚒、草原調查等內容的綜合生產實習🧞。1976年3—8月,草水101班青海晏甘子河,開展圍建草庫倫、種草等草原專業綜合實習🧝🏽。

1976年以後,學校實踐性教學逐步正規化,如進行的綿改配種、剪毛鑒定👇🏻、防疫驅蟲、獸醫臨床治療、草原調查規劃、草原保護、牧業經濟管理綜合調查等教學和生產實習,基本按照教學計劃執行。校內外的實習基地也相對穩定,極大地方便了教學。特別是,校內實習牧場、獸醫院、牛改站常年結合生產環節安排師生參加家畜飼養管理、門診及配種值班。這對培養師生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工作能力,養成吃苦耐勞的習慣,起到了良好作用。

二🔟🫏、結合教學進行的試驗研究

在20世紀50年代及60年代初,學校極重視試驗研究和實驗實習。盡管條件較差,設備極不完善,但師生們因陋就簡,積極想法開展各種試驗研究活動。如農作物專業在校內試驗地上進行作物栽培試驗,種植橡膠草🤵🏽‍♀️、甘藍、包心菜、辣椒及多種良種小麥,搞牧草及作物發芽試驗等。畜牧專業在校內進行綿羊✵、馬、豬人工授精,並對引進的薩能奶山羊🩺、蘇聯草原大白豬☀️🍜、奶牛 (有秦川牛🕯、娟姍牛、東北濱河牛、科斯特羅姆牛、荷蘭牛等)、來航雞、澳洲黑雞、洛島紅雞👩🏿‍🌾👮🏽、蘇聯種馬🤜🏽、關中驢等生活習性進行觀察試驗和生產性能的測定、日糧調配等👨🏽‍🏭。獸醫專業基礎課結合教學製作各種標本🚍、模型,繪製圖表◽️。臨床課則結合生產進行臨床實踐。獸醫院自1956年設立以來,就為獸醫專業師生進行實習🈺、試驗研究發揮了基地作用。

10年 “文化大革命”使學校教育工作深受其害,教學秩序混亂,科學試驗研究基本停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教育事業的逐步發展,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學校逐步實施教學、試驗示範🕠、推廣三結合的教學體製,各專業都相應地開展了科學試驗和研究工作🈺。

畜牧專業:除結合教學協助辦好學校實習牧場外,還直接管理牛改站的工作。教學過程中,該專業的教師積極主動利用這些有利條件,開展試驗研究活動。《利用經濟規律,推動綿羊改良》一文對本省綿改工作提出建議和措施,受到省畜牧廳的重視和獎勵。1989年進行四期 “高寒地區提高肉雞孵化率試驗”和 “豬的配套技術育肥試驗”,同時還為湟源塔灣、大華、城郊等三鄉的10戶養禽專業戶開展技術服務🤵🏼。

獸醫專業:開展的試驗研究較多,並得到不同層次和不同等級的獎勵🧑‍🔬。解剖組的 《牦牛頭骨的外形研究》論文在全國牦牛課題會上進行宣讀;病理組的 《旱獺皮結構的組織切片研究》為輕工皮張加工提供科學依據;傳染病微生物組的 《海南某農場豬喘氣病調查》和 《土黴素菜籽油劑等對豬喘氣病療效試驗》得到畜牧廳的獎勵;《特定電磁波治療器治療青海羔羊腹瀉療效試驗》一文獲得1985年重慶市首屆自然科學優秀論文獎;《雛雞爆發致病性大腸桿菌病的研究報告》在全國專業雜誌上發表,獲省畜牧獸醫學會優秀論文獎🧑🏽‍🦱。外產科組的《電針麻醉在綿羊胚胎移植手術中應用效果的實驗報告》獲省級一等論文獎;《外傷性腹壁疝的手術治療》《用人工直腸脫出法縫合直腸全破裂》在全國性專業會議上進行交流;《種公馬周期性眼炎》及 《肉用雛雞腹水症的治療》等論文均在全國性專業雜誌上登載。獸醫組同電教室合作錄製的 《人工培植牛黃技術》電視片獲西北五省電教二等獎,還錄製有 《奶牛難產救助及剖腹產》片,並正錄製 《外科手術基本操作技術》等教學片📤。內科組搞了 “西寧地區牦牛20項血常規生理指數的測定”,並撰寫了 《中西藥結合治療驢、騾痹症體會》等論文🕵🏻。寄生蟲病組的 《湟源縣羊寄生蟲的調查》《青海血蜱的形態觀察》《丙硫苯咪唑等藥物對青海藏系羊消化道線蟲的療效試驗》《羊毋蠅蚴蟲的培養》《蠕形蚤發育特征的研究》以及 《湟源牛羊寄生蟲病的診斷》等,均得到縣級獎勵👩🏿‍🍳。從1982年開始在本省29個地區進行的青海虻類的調查工作,截至1989年7月已收集標本3000多份,共分39種🙎🏿‍♀️。經初步鑒定,青海新紀錄16種,新種2種;在進行吡喹酮治療多頭蚴治療率達100%的基礎上,1989年開始進行吡喹酮治療牛羊三蚴病療效擴大試驗的研究工作🫵🏻。

草原專業:整理編寫 《湟源地區野生植物名錄》,列錄植物約500種。進行模擬飛播牧草試驗🕋。撰寫了 《對湟源縣人工種草的意見》《化學滅鼠藥物的使用方法》等論文,對了解湟源地區植物資源及開展人工種草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

三、學校為社會服務方面

1.開展成人培訓

成人培訓工作起始於1958年,培訓層次大體分兩個方面:專業技術短期培訓,教學內容主要是畜牧獸醫專業技術知識。1958—1989年7月共培訓學員1280名。凡經過短期培訓的學員,大都能學以致用,在農牧業戰線上做出了成績。接受基層單位培訓,進行定期專業教育。將代培生插入普通中專班學習,與普通中專學生同樣要求,達到代培目標,予以結業,回原單位工作👨🏽‍🎨。1981—1989年9月,為基層代培畜牧🐺⚁、獸醫、草原專業技術人員81名。

2.編印書籍書刊

學校利用專業人才集中的優勢,編印書籍刊物,傳播科學技術知識,為發展中等專業教育和青海畜牧業生產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早在1956年就選派教師參加全國中等農業學校的教材編寫工作,1961年參加編寫 《中獸醫學》,1972年編印 《獸醫學》試用教材3000套。1976年編印 《獸醫學參考書》1萬套👨🏽‍🚒。1979年以後,學校又推薦教師分別參加 《家畜寄生蟲病學》《家畜傳染病與微生物學》《家畜內科與臨床診斷學》《家畜外科學及產科學》《家畜內科與臨床診斷學實習指導》 《養羊學》 《養牛學實習指導》等統編中專教材的編寫工作;1977年編寫出藏文版 《獸醫基本知識》和 《綿羊人工授精》;1989年還應青海省教育廳的委托,編寫民族初級中學試用的 《勞動技術課教材 (畜牧獸醫分冊)》等。這些教材和書籍已在全國許多農業學校使用或作參考資料,滿足了教學的需求。學校教師協助湟源縣科委、科協編印 《湟源科技》6期,《湟源科普》10期,散發到農村牧區,深受群眾歡迎👩🏿‍⚕️。編印 《青海省湟源牧校校刊》4期,與兄弟院校進行了學術交流📼。

第九節 教學經驗

學校廣大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過程中,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探索進取,積累不少經驗,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傳授專業知識與政治思想教育相結合。引導學生走又紅又專的道路,樹立堅定的信念和遠大理想,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刻苦鉆研專業技術知識,成為德才兼備的人才。長期以來學校總是把這兩方面的教育有機地結合進行,教書育人,收到良好的效果🦧。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教師是學校教學工作的主體,因此必須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依靠教師辦好學校。建立一支政治思想好,作風勤奮踏實,業務精良的教師隊伍,就要對教師做到在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嚴格要求,業務上積極培養,工作上大力支持,生活上熱情關懷,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學校對教師的培養,堅持從實際出發,著眼於實踐,重視實效,思想政治方面主要是註重師德和為人民服務的教育,業務上強調勝任教學,重視本專業知識技術的學習🧑🏻‍🦰。方法上以離職培訓和自學提高為主,讓青年教師多聽課,多做實驗室工作,多參加生產實習及科學試驗工作🕡。加強鍛煉,廣泛實踐,使其在基本熟悉教學過程,了解教學內容,掌握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再承擔講課任務。對老教師則盡量創造條件,參加指導青年教師及總結教學經驗的工作。同時,為適應教學工作的需要,盡力創造條件,爭取機會,將中青年教師選送到大專院校甚至到國外進修深造,並盡可能地讓教師參加全國或地區性的專業會議和學術會議,以獲取更多的科技知識和信息,豐富教學內容,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3)教學結合實際,註重實踐技能的培訓,培養實用型人才🎛。多年來,學校根據青海畜牧業生產對中專人才的需要,以及學生'的文化基礎和民族特點,結合實際,培養學生。在開辦專業、課程設置👃🏻、教材內容、教學方法、招生對象💄、辦學方式等方面,一直按本省畜牧業生產的發展形勢和結構變化作相應調整😻。首先,為了便於教學,將學生分別編為普通班和民族班,區別情況,因材施教🤦🏽‍♀️🍦。其次,慎重地選用教材。雖然專業班使用的是全國統編教材,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進行了必要的刪繁就簡,補充了先進、實用的內容。

中等專業學校培養的學生,要求既懂基礎理論,又能進行操作示範,開展技術指導和牧業經營管理工作。為了實現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學校一貫重視改善實習實驗條件,增加學生實踐機會,增大實踐教學的比重,培養提高學生動手能力。近年來,由於辦學條件不斷改善,各專業實踐教學在整個教學中所占的比重逐年提高,一般課程都能達到1∶0.5的比例🤲🏻。目前正為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1∶1的比例要求而努力。在教學過程中,盡量利用現有設備,並千方百計創造條件,擴建實習實驗場地,修建實驗室,購置儀器,充分發揮為實踐教學服務的效能。各專業在校內外都相應地建立了長期掛鉤👨🏻‍🚒、密切配合的實習基地。如校內的實習牧場、獸醫院👩🏿、牛改站和校外的縣鄉獸醫站及國營牧場等,已成為學生鍛煉和實踐必不可少的第二課堂。學生在這裏參加獸醫臨床診斷、防疫驅蟲、育種改良🌭、接羔育幼、草原調查和牧草栽培等教學實習和生產實習活動。或在教師帶領下到基層生產單位直接參加技術推廣及科技咨詢服務工作,廣泛學習技術,提高實踐本領。

經驗證明,實行德育與智育相結合,教書育人,采取立足於實際,大力開展實踐性教學,就能培養出分得下、留得住、用得上🖨、能力強,深受群眾歡迎的合格人才。

第十節 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

一、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首要內容之一👩🏿‍💻。為了進一步加強學生管理工作,1981年10月增設學生管理處🧵🤳🏻。此項工作是在校黨委的統一領導下,由政治處、教務處😻、學管處、團委和學生會以及全體教師共同負責進行的3️⃣👨🏽‍🔧。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根據不同歷史時期的政治形勢和黨的中心任務,以教育引導和獎勵處罰相結合的原則,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相配合的方法進行的。一般內容有馬列主義基礎理論,艱苦奮鬥的革命傳統教育,愛祖國、愛人民、愛科學、愛勞動、愛社會主義的 “五愛”教育,民族團結教育,品德教育,法製教育,為人民服務和專業思想教育,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教育等。平時采取老師與學生談心、學管處的同誌到學生樓居住辦公👩🏿‍🏭、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與家庭取得聯系等措施,做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

二、學生管理工作

學生管理工作涉及面很廣,包括學籍管理、組織紀律🙎🏿‍♀️、勞動及生活管理等。學籍管理,主要由教務處協同學生管理處共同進行。其內容包括學生的入學教育、註冊報到🍢🐊、學習紀律檢查、成績考核登記📅👩‍🦯、審定升留級🤲🏼📱、考勤獎懲、畢業教育等。通過建立健全規章製度,實行崗位責任製,加強監督檢查,開展評比競賽,嚴明組織紀律,達到科學管理的目的。

自1981年10月起,學生的組織紀律以及勞動👙、生活管理等事項主要由學生管理處負責,其他部門配合,進行處理和安排👪。嚴格執行組織紀律是使學生搞好學習🥑、健康成長的保證。為此,學校製訂了各項規章製度和條例👨🏿‍🚀。製訂的製度條例有:《學生守則》《學生學籍管理規定》《紀律與違反紀律處理規定》 《學生宿舍衛生安全管理製度》 《餐廳公約》 《考勤製度》《教室、實驗室規則》《三好學生評比條件及方法》《享受人民助學金的條件及發放辦法》《財產使用管理承包製度》等。對於模範執行各項規章製度表現突出的學生,學校給予表揚或獎勵。對違反校規校紀的學生,則按情節輕重予以教育或處分⛹🏽。對學生的獎勵或處分由校務會議研究決定👆🏻。勞動課是中等專業學校必設課程,它包括專業性勞動和一般性勞動,由教務處和學生管理處安排,班主任跟班帶隊。勞動要進行考勤和評定成繢,記入檔案,作為操行鑒定參考🧚🏽‍♀️。有時也根據勞動的性質和成果大小,由學校給予一定報酬,以資鼓勵🔳。

學生的生活管理是指學生衣食住行各方面的管理。主要由學生管理處💌、總務處負責🤹🏽‍♂️。管

理中結合民族🫰🏻、年齡🔷、習慣等特點,給予關心和照顧🤞🏽。夥食管理工作是生活管理的重要方面,設有漢族、少數民族🦹🏻、清真3個學生食堂,由專人負責管理。學校成立夥委會 (內有學生委員),監督檢查飯菜質量、價格和衛生狀況,維護食堂秩序,反映同學的建議和意見,實行民主管理🦹🏻‍♂️。

學生衛生保健工作,由學校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領導,學校衛生所具體負責。在不斷健全製度、更新設備、提高醫療水平的基礎上,在學生中定期開展健康檢查、疾病預防和衛生知識宣傳工作☆。校愛衛會經常組織有關部門進行全校環境、室內和個人衛生狀況的檢查評比,表彰先進,督促後進,有效地提高了師生的愛國衛生意識和健康水平👕🫐。

在生活待遇上,國家為發展青海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事業,培養人才,給予很多優惠和照顧。在不同時期規定不同的人民助學金標準。1953年以前,學生的助學金分為甲📢、乙、丙三等,基本保證夥食的需要。1954年平均每人每月享受人民助學金 (合人民幣)14.40元🌥🖥。1957年平均每人每月享受人民助學金26.30元🦸🏿‍♂️。一般是以飯菜票💯、書籍🏡、文具𓀘👩‍🦲、日常衣物等形式統一發給學生🧑🏿‍🎄。1985年漢族學生每人每月享受助學金27.50元,少數民族學生30.50元🤑。1988年漢族學生每人每月助學金為37元,少數民族學生為43元 (其中包括夥食費23元,還有學習費、醫藥費、文娛費、機動費、副食補貼費👨🏼‍🔧、肉價補貼費、特殊困難補助費、服裝費等)💁🏼。漢族學生不享受特殊困難補助費及服裝費。自1987年以來對服裝費的使用進行改革,除玉樹、果洛等地區的民族預科學生3年中發一次冬裝和必要的文具外,其他少數民族學生一律不發服裝等物,待遇和漢族學生基本相同。未發的服裝費及特殊困難補助費,由學校統一管理,用於少數民族學生特殊困難或意外事故的補助。

第十一節 民族預科部

民族預科是為培養少數民族專業技術幹部,在學習專業前進行文化補習的形式和建製💩。任務是把文盲、半文盲或具有初小文化程度 (漢語文)的學生,按文化基礎分別編班,通過一定時間的文化學習,使其達到初中畢業程度,為學習專業打下基礎😍🧆。

民族預科創辦於1956年秋,隸屬於青海省湟源畜牧學校,當時稱少數民族科🟧。1956年招收民族學生300名。1957年8月25日由青海省人民委員會批準成立青海省湟源民族畜牧學校。民族牧校和青海省湟源畜牧學校由同一黨委領導。校長為羅德幹,教務主任納德雄,副主任更尕。民族學生全部由該校主管。1958年12月27日青海省湟源民族畜牧學校與青海省湟源畜牧學校合並🧑🏻‍🦽‍➡️。1959—1971年間,由曾科⛈、張傑負責預科工作。1971—1985年1月,民族預科改稱文化教研組,前後負責人有盧治華🌑、白鳳翔👨🏻‍🎤、王定基。1985年1月由省畜牧廳批準成立預科部,任命旦正才讓為主任,郭寧為副主任。預科部屬中層機構,下設三個教研組,即文科組🧑🏽‍🏭、理科組➕、體育組,每組設正副組長。預科部另有幹事,兼管行政事務及學生學籍等事宜🤹🏿‍♂️。現有專職和兼課教師29人,預科在校學生111人,學製一般為3年。截至1989年7月,學校預科共招收培養藏👰🏽‍♀️、蒙古、回、撒拉、土、哈薩克等少數民族學生51個班組,計1817人。

民族預科課程設置以普通中學初中課程門類為主,根據需要和學生文化基礎適當增減個別門類或內容🧗🏼。設有漢語文🦸🏼‍♂️、藏語文🧓、數學𓀍、物理、化學👬🏻、音樂🍼、美術、史地🦺、生物🧬、政治、體育等12門課程。使用的教材,1956—1976年間,除利用全國統編高小初中教材外,為結合民族學生的實際,較多地應用自編教材,如數學🧍🏻👨🏼‍⚖️、漢語文👯‍♂️🧖🏽‍♀️、藏語文等。1978年以後,預科各年級全部采用全國統編初中教材,並按國家頒布的教學大綱進行教學,除個別情況外,很少改變。

根據學生的年齡👮🏿‍♂️、民族、文化基礎👯🏊、地區特點和專業需要,教學方法突出重點,因材施教,使學生較快地掌握文化知識,基本都能達到培養目標要求。為保證民族預科學生安心求學,在入學條件上采取從優或靈活的措施😪。如實行推薦🟠、保送🪚🎀、降低錄取分數線等辦法,盡量吸收入學。在生活上國家給予優惠待遇👔。20世紀50—70年代,民族預科學生的生活費、學習費等全部由國家供給,學校統一發給夥食費,3年一套被褥 (包括毛氈🙄、床單等),2年一套棉衣,1年一套單衣、文具書籍及其他日用品等🪷。

第十二節 幹部培訓部

幹部培訓部經青海省畜牧廳批準,於1988年7月成立🃏📯。它的主要任務是面向全省農村牧區,舉辦各種類型的中短期技術培訓班,開展對助理級以下技術職稱畜牧獸醫幹部校後教育和對科 (鄉)級以下行政管理幹部、民間畜牧獸醫技術員、解放軍戰士、婦女幹部等人員的專業技術培訓工作。培訓內容包括畜禽養殖、家畜疾病防治、牧業經濟管理、草原培育改良等畜牧獸醫及草原建設方面的實用技術知識🥟。培訓時間長短不一,少則1周,多則1年😭。

使用的教材和任課教師,以往多根據實際需要,臨時準備和選定。現設主任一職、負責安排教學活動。

學校開展成人培訓工作始於1958年。1987年以前此項工作由省湟源牧校教務處具體負責分管。截至1989年7月,學校共舉辦28期畜牧獸醫培訓班,參加培訓學員總計達1280人 (次)。信息反饋表明,進行短期專業技術培訓,基層需要,群眾歡迎,效果明顯。

第十三節 學校的文藝體育活動

文體活動是學校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文體活動的開展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促使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學校的文體活動原由文化教研組具體負責🪩。1981年5月設體育教研組,加強文體活動的組織領導。為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更好地開展全校群眾性文體活動,於1973年5月,設立校體育運動委員會,由有關部門人員參加,校領導兼任主任。校體委負責校外聯絡工作,組織師生參加體育活動🌼。歷任體委主任有趙增勝、吉尕、布偉🚋。曾任副主任的有旦正才讓、才桑吉🚴🏼。

班級的體育課教學是按教學大綱進行的,1周2課時,既講體育理論,又註重實際操練。每天的早操、課間操🧎🏻‍♀️、課外活動時間,組織師生做廣播操,或進行其他體育活動。學校堅持每年舉辦一次全校田徑運動會👩。1953年舉辦首屆運動會 (1960—1962👉、1967—1972九個年份因故停辦),至1989年已舉辦28屆運動會。在歷屆運動會上,學生有60人 (次)創造60項最高校紀錄🦩。

學校在一些有紀念意義的節假日,經常舉辦全校性的文體活動💇🏿‍♂️。民族學生喜愛文體,能歌善舞✌🏼。教職工中青年居多,經常舉辦棋類、球類比賽,活躍了師生的生活👨🏽。學校為加強國防教育,每年組織學生進行小口徑步槍射擊訓練。由於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體育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績🫱。學校體育代表隊1985年在湟源縣中學生運動會上榮獲團體總分第一名;1986年在全省大中專運動會上,代表隊破三項省紀錄,獲團體總分第四名。1979年學校被評為全省學校體育先進單位。1985年被評為全省職工體育先進單位。1987年,學校榮獲畜牧廳系統職工籃球賽男子籃球冠軍。

第十四節 醫療與衛生保健工作

學校醫務室初建於1952年,1985年改名衛生所🧑🏼‍🏫。醫務室在初建時期,僅有一名醫務人員,設備簡陋,藥品不足,經多年的建設和積累,現已具一定規模🍜。除有基本醫療設備外,還備有激光醫療機4臺,醫療條件漸有好轉🧖🏻‍♀️。國家規定的醫藥費標準,每月每個教職工2.50元,每個學生1.50元,從20世紀50年代至1986年未做變動🫎。學校從1987年4月起對醫藥費的使用做了新規定:對在職和退休的教職工實行限額報銷醫藥費製,對離退休教職工住院費實行全公費醫療製。

學校的教職員工較多,學生且多來自農村牧區,假期易染疾病🥳。醫務人員在人員少、工作量重的情況下,堅守崗位,積極工作,基本保障了全校師生員工及家屬的健康👷🏼。近年來,還對外開展激光醫療業務,受到群眾的好評。青海省湟源畜牧學校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1972年成立,由校領導兼任主任🧑🏽‍🎨。在校愛衛會的領導下,加強學校醫療與衛生保健工作的督促檢查,使學校環境經常保持清潔衛生,減少疾病的傳播蔓延,讓廣大師生員工在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中工作和學習。

第十五節 共青團、 工會和學生會

1.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49年正式成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委員會,1957年5月改名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委員會。新中國成立40年來,學校的團組織有很大的發展。1956年12月,召開第一次全校團員代表大會🤽🏽‍♂️。1985年11月,召開第十次全校團代會,選舉產生第十屆團委。1989年5月,全校有團員572名 (教工團支部1個,團員35名;學生團支部22個,團員537名)。團委有組織委員、宣教委員♝、文體委員。學校團委在上級團委和校黨委的領導下,作為黨的助手,開展團的各項活動。團組織引導團員和青年學習馬列主義基礎理論,黨的方針政策,團的基本知識,提高團員和青年的政治理論水平和思想覺悟,使團員在學生時代,就具有艱苦奮鬥🧑🏽‍🦰、勤儉樸素、好學上進、勇於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優良品質。學校團組織定期開展評選優秀團員🗞、優秀團幹部、先進團支部等活動,表彰先進,充分發揮團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和團組織的帶頭作用❗️。每逢重要節假日,團組織和學生會等部門配合,舉辦歌詠會、文藝表演會等適合青年人的活動,激勵團員和青年的上進心,活躍校園生活。

2.工會組織

學校在1952年就有工會小組👅。1955年3月召開第一次全校工會會員代表大會,成立工會第一屆委員會,當時有會員9人,占職工數的45%。工會在當年的工作總結中指出:“要加強工會組織建設,逐步建立工會工作的正常秩序👶🏿。教育職工樹立社會主義勞動態度,開展群眾性的文體活動,關心職工生活。保證完成學校的教學計劃”。1952年至1966年6月,學校的工會工作進行得很正常,也取得了一定成績👆🏿。“文化大革命”時期,工會工作被迫停止👱‍♂️。1978年12月學校工會組織得到恢復,由校革委會主任趙增勝兼任工會主席,隨後由黃吉才任主席,馬綿玉任副主席。1984年7月召開第六次工會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工會六屆委員會🤝。1986年10月召開第七次工會會員代表大會,產生工會七屆委員會,由張澤海同誌任六、七屆委員會副主席。

學校的工會組織在校黨委和上級工會的領導下開展工作✅。許多工作都是與有關部門配合,共同進行的。組織職工進行政治學習,學習工會章程、黨的方針政策,進行國內外形勢教育,提高職工的政治理論水平和思想覺悟;教育職工發揚和睦友愛、團結互助精神,發揮集體力量完成學校的各項工作任務。工會還配合團委🐉、學生會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體育活動,以活躍職工生活👰🏽‍♂️🏄🏻‍♀️。工會還盡量為職工謀福利,辦好事,如辦托兒所,管理學校勞動服務公司,較好地解決幼托和待業青年的就業問題,解除了職工的後顧之憂,使職工得以安心工作。隨著辦學條件的好轉,學校的工會組織必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3.學生會

學生會是在黨領導下的學生群眾組織。它分校學生會和班委會二級🥣。校學生會下設有學習部、宣傳部、文體部、生活部等機構。成員由全校學生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學生會有正副主席,各部有正副部長,分別負責開展各方面的工作。班委會是學生會基層組織,成員由全班學生選舉產生,設有班長以及學習👇🏿、生活、文體🙎🏽‍♂️🦽、勞動等委員,負責本班學生工作🤦🏻‍♂️。

學校於1951年即成立學生會組織𓀆。1956年由學生代表大會正式選舉產生湟源畜牧學校第一屆學生會,主席陳清貴、副主席莊仁官。至1985年11月,換屆成立第十屆學生會🤷🏽‍♀️。校學生會的職責是:在校黨委和上級學聯的領導下,在校團委協助下,團結全體同學,開展以 “三好為目標,以學習為中心,使學生在德、智、體方面得到全面發展的各項活動👰🏻。主要包括:進行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開展學習競賽和科技活動,組織參加社會活動和生產勞動。關心學生的生活👇🏿、學習和身體健康,反映同學的意見要求,對學校工作提出建議等。

第十六節 退 (離) 休教職工的管理工作

新中國成立40年來,學校的教職工隊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一部份同誌調離學校,一部分因老弱病殘辦理退 (離)休手續,至1989年9月,退休的43人,離休的8人。以往所有在校工作過的教職工都為創辦學校、教書育人付出了心血,做出了成績,是值得懷念的。學校為搞好退 (離)休人員的管理工作,於1985年11月成立退 (離)休教職工黨支部。第一、二屆支委委員有陳生華、張國選🥞💵、梁聯五、馬錦玉🛟。1986年5月又設立退 (離)休人員管理委員會,由政治處原副主任馬泉誘兼任主任,退休人員張國選、焦圖哇為委員。退 (離)休教職工黨支部定期組織退 (離)休人員學習,不斷提高思想認識,保持革命晚節🧏🏻‍♀️。學校對退 (離)休教職工關心照顧,讓其安度晚年。

第十七節 歷次政治運動和整黨工作

一、1957年的整風運動和反右派鬥爭

1957年4月,中共中央作出 “關於整風運動的指示”,決定在全黨進行一次廣泛深入的整風運動。當時學校有3個黨支部,有黨員20名,黨組織組織黨員學習黨的章程🧑‍🦼‍➡️、整風文件等,引導黨員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在整風過程中,群眾對學校的工作🤴🏼、教學問題以及黨員的思想作風問題提出批評和建議👨‍🦱。1957年6月黨中央作出指示,要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反右派鬥爭,學校也開展了反右派鬥爭。由於對人民內部矛盾和敵我矛盾的關系處理不當,被批鬥的教師、幹部有40人,對有的人還作了嚴重的處分🕊🥓。1980年以來,學校對冤假錯案認真作了復查和改正,調動了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提高了黨的威信🦸🏼‍♀️。

二、“文化大革命”的10年

1966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在全國範圍進行 “文化大革命”的決定。6—7月間學校已揭開了 “文化大革命”的序幕,8月,以 “牧校執行了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為由,罷免了學校黨委副書記白保元➖、副校長蔣萬昌的職務。從這時起,牧校 “文化大革命”的聲勢愈演愈烈,在師生員工中出現不同觀點的群眾組織,在學校的組織就有16個之多。有的組織與社會其他組織相聯,在湟源及學校內掀起批鬥 “走資派”“牛鬼蛇神”的浪潮。白保元於1967年5月14日被迫害致死。“文化大革命”期間,先後被關進 “牛棚”的教師◽️、幹部就有17人,有的被監督勞動長達3年之久。“文化大革命”期間,支左解放軍、工宣隊👨🏽‍💼、軍宣隊先後介入學校的 “文化大革命”運動🙇‍♀️✋。支左解放軍於1967年1月進校,1968年撤出😽。工宣隊1968年8月進校,1978年1月離校。軍宣隊1969年1月進校,1972年離校。

青海省湟源畜牧學校革命委員會於1968年6月成立,從此,學校工作略有了頭緒⚃。1968年以後學校基本復課,但 “文化大革命”運動一直在進行。一些教師因長期受批鬥,身心受到摧殘🩰。學生也未學好專業知識,給以後工作帶來了困難👨🏽‍🔧。圖書館的2萬冊圖書丟失。1976年10月粉碎 “四人幫”,歷時10年的 “文化大革命”運動亦告結束✉️。

三、1984年的整黨工作

黨的十二屆二中全會通過的整黨決定中提出,這次整黨的任務是統一思想,整頓作風,加強紀律,純潔組織🧜🏼。學校在畜牧廳黨委🫦、學校整黨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進行整黨工作。參加的黨員53名,其中正式黨員42名,預備黨員11名📸。1984年12月1日開始,至1985年7月10日結束,歷時222天。整黨分學習、對照檢查❔、整改🧏🏼‍♂️、黨員登記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用較長時間,組織黨員學習整黨文件、黨的基本知識🕵🏽‍♂️、黨章,提高黨員對黨的認識和整黨重要意義的認識,統一思想。第二階段主要由黨員幹部作對照檢査,對照整黨的目的要求做出深刻的檢查,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端正思想作風,改正工作中的失誤。第三階段,動員黨員和廣大教職工對黨員的思想作風和學校的工作提出批評和建議,製訂措施,改進工作👨🏽‍🌾。

最後階段進行黨員登記工作,學校黨員都進行了登記。在整黨階段吸收新黨員18名,其中知識分子13名,學生5名。這次整黨工作進行得很順利,對黨員普遍進行了一次馬列主義基礎知識🚟🍊、黨性黨紀教育,基本達到了整黨的預期目的。

第十八節 學校附設機構

1.獸醫院

學校獸醫院,原名家畜病院,1956年8月成立,1985年改稱獸醫院,1989年易地重建,形成一座新型的病院🙋‍♀️。設有診療室🪡、中西藥房,有診療架以及其他常用手術器械和出診摩托車等。中西藥都較充足,獸醫院的設備齊全,條件較好🥥🏋🏽‍♀️。獸醫院自建立以來,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1)防疫治病,解除群眾憂患,促進農牧業生產的發展。湟源的役畜及良種畜禽較多,由於學校診療病畜認真負責,服務熱情,收費合理,每年來院就診的病畜在1000頭 (只)左右👩‍🔬。

(2)為教學提供穩定良好的實習基地。由於病畜和疾病種類多,實習內容也廣泛,有內外科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有產科疾病的診療與手術,還有家畜傳染病、寄生蟲病的診斷與治療。學生通過臨床診療實踐,既印證了理論知識,又提高了實踐技能,為以後的工作奠定了基礎。

(3)利用獸醫院作為研究基地。教師利用其有利條件,進行科學研究工作,獲得不少成果。

2.實習牧場

學校實習牧場是1952年建立的,地處牧校南院,占地1.27萬平方米,配有專人管理,建場的目的主要為教學服務🧘🏼‍♂️。牧場根據 “教學、試驗示範、推廣”三結合的教學體製開展工作。主要作為實習基地,供學生識別畜禽品種,傳授學習科學養畜的知識;給教學提供實習牲畜及小動物,並開展檢疫、預防註射等項實習;為社會提供優良畜禽。奶牛有丹麥黑白花、西門塔爾品種;豬有杜洛克👩🏻‍🦯、長白🗺、巴克夏、內江、蘇白等品種;雞有三黃肉雞、來航雞;兔有獺兔、德國長毛兔等📱。1989年上半年就為社會提供仔豬157頭,雛雞約3萬只🧔🏻‍♂️。牧場的牛奶🫶🏿👸🏻、鮮蛋除供應校內職工外,還支援了社會𓀎。

1985年以來,牧場也逐步進行改革,加強成本核算,實行半企業化經營管理,各項製度逐步建立和健全,為教學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1957年學校接管湟源縣牧場土地約53.3萬平方米,建立巴燕實習牧場。修青藏鐵路時占用牧場土地20萬平方米。場裏耕地皆為川水地,種植小麥、大豆等作物,詞養牛、羊、豬、雞等畜禽,在教學實習中曾發揮了重要作用。1967年該場交給畜牧廳所屬三角城種羊場🧼。

3.牛改站

牛改站於1984年7月建立👩‍🦼🥠。建站的目的主要有:

    (1)為加速發展本省農牧業生產,探討青海東部農業區乳牛的改良途徑,提高土種乳牛的品質和使用價值,提高經濟效益,改善人民生活☣️。

    (2)作為育種科研基地,給教師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充實育種理論,豐富教學內容。

(3)作為教學和生產實習基地,給學生創造更多的觀察和操作機會,熟練掌握牛的改良技術,為以後育種改良工作打下基礎😠。牛改站從建站至1989年9月,共配母牛1200余頭,平均受胎率在80%以上,成效顯著。

4.勞動服務公司

學校在1982年設立勞動服務公司,盧世元為第一任經理,1985年後由學校工會代管👐🏿。公司設有招待所、電影院、百貨鋪、餐館、理發店、照相館、縫紉鋪等🐽。設立勞動服務公司的目的,主要是解決待業青年的就業問題。學校教職工較多,待業青年也多,自建立公司後,先後共解決40名待業青年的工作問題,解除了職工的後顧之憂。通過開辦上述服務設施,既繁榮了市場經濟,又為學校增加了一些收入。

第十九節 各級政府的關懷和支持

牧校是青海省僅有的一所培養中級畜牧獸醫人才的專業學校,建校較早,受到各族人民的支持,各級政府和領導的關懷。1988年4月,在京召開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先進人物表彰大會上,國務院授予學校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證書和獎狀☞🫲🏼。1989年9月,青海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學校 “青海省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獎狀🦶🏿。多年來,中央、省級領導多次來校視察,慰問師生,給予鼓勵。1985年以來,農牧漁業部部長何康、畜牧局李忠昌副局長☮️、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段蘇權、吳仲華、胡榮貴來校視察,並題詞鼓勵。何康題詞:“桃李遍青海,富裕農牧民👨🏽‍🏫。”段蘇權題詞:“提高畜牧教學和科研工作,增加畜牧產品商品率,為繁榮青海經濟而努力。”吳仲華題詞:“多多培養高質量專業人才,為青海畜牧業大發展服務♚。”胡榮貴題詞:“辦好畜牧學校,為發展青海畜牧事業作出更大貢獻👩🏿‍🍼📔。”1985年以來,省長宋瑞祥,副省長班瑪旦增🎴、馬元彪,省顧問委員會主任馬萬裏,畜牧廳廳長王恩科,省科協主席鐘聖清等領導同誌都來學校進行過視察,對學校師生員工以極大的支持和鼓舞。

第二十節 辦學經驗和今後展望

新中國成立40年來,學校在黨的教育方針指引下,在上級黨政部門的關懷和領導下,經過廣大師生員工團結協作,艱苦奮鬥,大力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為青海畜牧經濟的發展和民族地區文化事業的繁榮,做出了重要貢獻🤹🏼‍♀️。學校的辦學經驗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5點:

(1)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努力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使學校逐步發展壯大,取得顯著成績🙋🏿‍♂️。學校一貫遵照培養目標要求,掌握中專教育特點,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發揚良好的學風和教風,較好地完成了教育工作任務🎅🏿。

(2)發揚艱苦奮鬥精神,堅持勤儉辦校。長期以來,學校在黨的自力更生、勤儉建國的方針指引下,在師生中廣泛持續地開展艱苦奮鬥、勤儉建校的教育和實踐,組織動員廣大師生參加各種勤工儉學、勞動建校的活動,如種地、養畜、修建校舍🙇、自製標本🎺、教具等活動。不斷克服教學和生活中的困難,艱苦創業,發展教育,從而使學校規模逐漸擴大,教學質日益提高,至今學校已發展成為具有五個專業、一個預科部、一個幹部培訓部,形成多層次培訓專業人才的職業教育基地⏸。

(3)從嚴治學,提高職工政治業務素質,建立一支思想端正🔸、業務精良、作風樸實的教職工隊伍🛰👦。學校教職工的素質直接關系著學生的成長,因此,學校非常重視對教職工的選擇、調配🤘🏻、使用和培養。從政治思想教育到業務技術的培訓提高,從組織紀律要求到生活作風管理都是學校關註的內容。表彰先進,督促後進,促使廣大教職工健康成長🧑🏼‍🦲。學校通過嚴格執行各項規章製度和紀律,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鼓勵教職工到基層鍛煉以及采取進修培訓等措施,多數教職工基本做到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對培養合格人才起到了保障作用。

(4)緊密結合青海的實際,培養實用人才。學校根據青海自然地理條件,畜牧業經濟發展狀況和對人才需要的實際,確定辦學方向、培養目標,選用正確的教學方法和內容,培養實用型人才。隨著本省畜牧業生產水平的提高,結構的變化,以及社會對科技人才類型、質量要求的變化,在辦學實踐中,及時調整專業設置,改善辦學條件,增加辦學層次,加強實踐技能培訓,較好地滿足了基層生產單位對畜牧獸醫技術人才的需要🐾。

(5)青海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畜牧業是牧區少數民族賴以生存發展而經營的主要產業。學校作為青海唯一培養中級畜牧獸醫技術幹部的學校,理應把繁榮牧區的經濟文化,培養民族技術人才作為基本任務和立足點,做出應有貢獻🪴。多年來,學校采取設立民族預科,實行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生活上給予優惠待遇和特殊照顧,單獨編班進行教學,並為邊遠地區舉辦在職職工的短期培訓班,促進民族技術幹部迅速成長🧚‍♀️。新中國成立以來,學校共培養少數民族中專生1926名,占中專畢業生總數的40%🍇。在校少數民族學生最多時達12個民族。正因為學校長期堅持辦學的民族方向,為培養民族技術幹部服務,曾多次受到中央和省級領導的表彰和大力支持🤟🏻。搞好各族師生之間的團結,對維護學校良好的生活和教學秩序,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平時學校十分重視進行民族團結🏵、民族政策的教育,提倡互相學習,互相幫助,牢固樹立 “誰也離不開誰”的思想🚋。因此,學校各族師生之間,一直互幫互學,和睦相處👀。今後,學校要更加振奮精神,堅持教學改革,發揚優良傳統,克服各種困難,辦好學校。

學校今後的辦學設想是:

①切實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愛祖國😅、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的專業技術人才。保證從數量和質量上滿足國家對畜牧獸醫專業技術人才的需要。

②創造條件,爭取機會,組織教師參加各種形式的培訓和自學,把政治思想覺悟和業務素質提高到新水平,以便承擔更為繁重的教學任務。

③繼續發揚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精神,建設學校,搞好學校整體規劃,進一步改善教學條件和生活環境。在保證完成現有開工的幾項基本建設工程的基礎上,加強教學設備和實驗實習基地的建設。充分發揮獸醫院♣️、實習牧場🎅🏽、牛改站的作用。鞏固校外實習基地,擴大其綜合利用的功能🍉。為了更好地給實施 “教學🐦、試驗示範🪹、推廣”三結合的教學體製創造良好的條件,做好美化綠化校園的工作,力爭在短期內把學校建成具有高原特色、清靜寬敞的園林式學校。

第四章 青海省畜牧廳職工

中等專業學校青海省畜牧廳職工中等專業學校經省人民政府批準於1984年8月成立♈️。學校的主要任務是招收畜牧系統的在職青年,進行中專學歷教育,培養合格的中專生。

目前,畜牧廳職工中等專業學校和省湟源畜牧學校合署辦公,由同一黨委領導,統一安排教學人員和教學活動👨‍🦳。現設有畜牧🎰🤞🏿、獸醫、畜牧獸醫3個專業,各專業學製均為3年👰🏽🤽🏿。1984年開始招生,至1989年9月已畢業中專生62名🔱。

恒行2娱乐专业提供👨‍🏭:恒行2娱乐🏗、恒行2🧘🏽‍♀️、恒行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行2娱乐欢迎您。 恒行2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