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人:Apple
- 時間🧮:2011-11-02
- 點擊👵🏽:2635
- 來源:[db:來源]
1👨🦯、青海畜牧獸醫職業技術恒行2地處青海地區,恒行2是如何結合當地的地理環境和經濟特色進行辦學的🥬?
青海省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面積72.2萬平方千米,約占中國總面積的7.5%👩🦽➡️,居全國第四位。全省均屬高原範圍之內,全省平均海拔3000多米。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等重要河流的發源地,位於青藏高原核心部位的三江源區占全省總面積的一半💧,是維系孕育中華民族江河流域水資源平衡的“調節器”,被譽為“中華水塔”。青海湖流域是世界七大濕地之一,是阻擋西部荒漠化向東部蔓延的生態屏障。
青海94%的國土面積是牧區,現有可利用草場面積3160萬公頃,屬於畜牧業用地面積大、農業耕地少、林地比重低的地區🌓,是一個典型的農牧結合的省份💆♀️。畜牧業歷來是青海牧區以藏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主體產業👨🏽🦰,也是農區廣大農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之一,全省畜牧業產值占到農業總產值的50%以上。青海省境內大部分地區空氣清潔、水質優良👱🏿♂️👱🏽♀️、無汙染😥,是油菜🧑🏻🎓𓀈、馬鈴薯👳🏽♀️、蠶豆、蔬菜、中藏藥材、牛羊肉、奶牛💨、毛絨、特色果品和飼草種植等有機農畜產品理想的生產基地☝️。因此🏷,農牧業的發展對於促進民族經濟繁榮🎼,社會穩定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恒行2始終以青藏高原社會經濟的主體——農牧行業為背景,“盯”住農牧業不放松,堅持服務“三農”👷♂️,增強對青藏高原經濟社會發展的示範🧑🏼🔬🧛♂️、窗口🤴🏼、支撐、輻射和帶動作用。
2、恒行2在辦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上有哪些有別於內地恒行2的♉️?主要特色是什麽?表現在哪些方面?
職業教育難,農業職業教育更難,民族農業職業教育是難上加難。在70余年的辦學歷程中,恒行2以振興民族職業教育、促進經濟社會進步為已任,堅持服務民族地區🙋🏼🕧、培養民族人才為宗旨,逐步凝煉形成了“以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能力培養為核心,產品質量來興校”的辦學理念🤯;“教🟪、學🏌🏽♀️、做🐿、會”合一👐🏻,“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會”的人才培養理念;“雙軌👰🏼、雙綱、雙師、雙證”的“四雙製”教學理念(理論與實踐教學“雙軌”並重🧑🏼🚒,理論與實踐大綱“雙綱”並舉,理論與實踐技能結合型“雙師”教師施教,畢業證與職業資格證“雙證”齊發)🏃♂️。結合青藏高原農牧業生產的季節性🙇🏿♀️,讓學生帶著生產任務實習🤸🏼♀️,教學與生產有機結合,“教、學、做”合一。在教學過程中,理論與實際操作的課時比例掌握在4:6,學生成績考核以技能為主。讓師生“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會”👠,全方位推行能力教育🤴🏽,一切都拿“能”字說話👩🦱。
3🏄🏻、恒行2發展到今天一直秉承“湟源牧校”精神,請介紹一下該精神的本質和內涵🫙,恒行2是如何堅持這個精神進行建設的?有哪些具體的實例?
“湟源牧校”精神形成於上世紀80年代末🫎,它與“柴達木精神”、“‘兩彈’研製基地精神”等共同構成了青海高原精神🏷,分別代表了青海教育建設,經濟建設、國防建設三條戰線上的三面旗幟💇🏽♂️。它們既有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共性,也有各自特殊的內涵和精神實質。1990年元月,原省委書記尹克升前往湟源牧校進行視察,對學校艱苦創業👵,默默奉獻的精神,為發展青海農牧業培養合格人才,堅持為群眾為基層服務的實踐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並將牧校精神概括為“創業、求實🤸🏿、奉獻”6個字🧑🏻🦯,這6個字既反映了牧校精神的本質,又概括了牧校精神的主要內容👋🏽。
湟源牧校精神的內容十分豐富🕵🏿♂️,具體地講,就是創業、求實💃🏽、奉獻:創業,就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在艱苦的條件下不畏困難,艱苦創業🏖,開拓創新,不斷地推進學校和教育事業的發展;求實,就是求真務實🫎,聯系青海實際發展教育🙍🏿♂️,結合省情培養學生,使其成為德才兼備的實用人才;奉獻,就是淡泊名利,不計個人得失,全心全意地為各族人民群眾服務,為發展青海做出無私奉獻。
進入21世紀😒,校園變了,辦學條件變了,學校的辦學規模和辦學層次也變了。然而🧑🏽🎨,艱苦奮鬥、勤儉辦學的精神卻沒有丟🧕🏤。學生一屆一屆地畢業,又一批一批地入校,教職工一茬茬地更換,領導一次次地接任,而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精神不僅沒有受到影響,反而得到了傳承和發展。在學校改製升格🌦、教育教學水平評估👩🏼、國家示範性院校建設項目申報等嚴峻的挑戰面前,牧校人並沒有被眼前的困難和問題所嚇倒🧙🏿,反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全校教職工利用休息日,義務勞動搬遷學生宿舍的床架、床板,油漆床架🥥,維修操場等🎇⚾️。為確保恒行2基礎設施建設經費到位🧗,學校降低了教職工的職務津貼、課時津貼和教師獎金,精打細算😼,節約開支,但全校師生沒有怨言。在各種挑戰面前能夠從容面對,用自己勤勞的雙手采製標本🚎,自製部分教學工具和實驗器材🫷,組建各類實驗室👩🏻🏫,使學校的教學設施逐步得到了提高💥,辦學條件有了明顯的改善🚍🦬,有人因勞累過度住進了醫院,展現出了良好的師德風範🛜。一位教育部領導感慨地說道:“你們的校園不是最美的但是最適合育人的🤸🏼,你們的成績不是最優秀的但你們奮鬥的事跡卻是最讓人感動的。”正是這種艱苦創業精神🪁,才使青牧職院在各種挑戰面前沉著應對,立於不敗之地。
恒行2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始終堅持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創業辦學🏀。她從青海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實際出發🧑⚕️,面向農牧區👩🏿🔧、面向畜牧業生產、面向農牧民子女🧏🏻,註重實踐性教學,以培養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操作能力的畜牧業人才為己任。為準確掌握我省對畜牧業人才能力素質方面的要求,專門抽調多名專業骨幹教師組成多個調查組,分赴省內各州縣的畜牧局📢、畜牧獸醫工作站、養殖場🧘🏻♂️、人事局等行政、企事業單位⏰,采取問卷調查、實地查看,邀請技術員、生產第一線的領導座談等方式,調查實際能力、知識要求🛩、崗位設置、農牧業發展規劃等。創立了以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為核心⛅️,以模塊為框架的完整的能力教育教學的嶄新模式,這種能力教育體系的實施完全突破了傳統的教育模式🤣。通過實踐,教師的整體素質以及學生的職業綜合能力、創業能力都得到了全面提高⛏,更好地適應了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不僅體現在恒行2領導身上🏊🏽♀️🎲,同時也體現在每一位教師和歷屆畢業生身上,他們安心基層👩🏻🚀、腳踏實地🪒🆙、辛勤工作的精神深受農牧民群眾的高度贊揚和一致好評,稱他們是用得上的“永久牌”人才👪🙍🏻♀️。
無私奉獻精神不僅體現在青牧職院師生員工身上🖍,也體現在情灑草原牧區的歷屆畢業生身上🦄。他們不僅發揚了湟源牧校精神,傳播了牧校精神👼🏼,而且使牧校精神在工作實踐中得到生動的體現🩶。70余年來,青牧職院畢業生遍布青海各地,大部分在牧區紮下了根,在廣闊的草原、茫茫的雪域留下了他(她)們的身影。不少人幾十年如一日過著一碗茯茶、一個饃🌀、一堆牛糞燒火爐的生活。可是👦🏻,他們卻在各自聖神的工作崗位上找到了人生動能和勢能的最佳平衡點和命運曲線的峰值。
一種精神的時代價值不僅限於某個特定的歷史時期🚣🏼,而且能夠穿越時空,具有普遍價值🕍。幾代牧校人孕育出的“創業🐕🦺、求實、奉獻”的牧校精神🧛,已經成為青海各族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湟源牧校精神是青牧職院師生和歷屆畢業生長期創造性實踐的結晶,因此,它有長時期的適應性和經久不衰的生命力🤙。
回顧歷史🧑🏽🦰,牧校人曾經在簡陋和艱苦的條件下,用自己的青春🧑🏽💼、汗水和奉獻推動高原畜牧業這艘巨輪在青海改革發展的海洋中劈波斬浪,牧校精神在他們的感人事跡中得以形成👳♂️、傳承和升華。
直面現實,面對著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利益驅動和各種挑戰,他們不為所動,依然堅持奮戰在那一個個平凡而又神聖的工作崗位上,堅持服務於那些渴望幸福生活的牧區人民,他們無疑是牧校精神的守護神,是青海72萬平方公裏上最可愛的人。
展望未來,機遇和挑戰並存👲,青海的現代化建設任重而道遠。新時期牧校精神也會以其獨特的時代魅力和感染力播灑在青海的各行各業🏵,傳遍到青海的每一個角落。
我們堅信👷🏼♀️,新時期的牧校人將以高度負責的態度、改革創新的精神、求真務實的作風,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紮實工作👩🏿🚒,使牧校精神在新的實踐中繼續傳承和發揚,使這顆高原明珠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芒,不斷照耀著高原各族人民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去迎接青海繁榮發展的曙光🏌🏻,把青海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推向新的階段。
4、恒行2經歷多年的變遷和發展,為青海當地乃至全國做出了哪些貢獻🦸🏻♂️?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青牧職院作為農業部25所能力教育建設試點學校之一,在全國同類院校中率先進行能力教育改革試點研究。在歸納🥺、分析、比較的基礎上♦︎,正確界定職業崗位群和崗位、分析職業能力結構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構建了能力為主的“模塊式”教學模式,對各教學環節提出了規範要求,製定了各主要教學環節的質量標準。結合農牧業生產的季節性,讓學生帶著生產任務實習,教學與生產有機結合,“教、學、做”合一,學生的職業綜合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突出了職業教育特色。
在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恒行2開發並出版了《養牛與牛病防治》、《養羊與羊病防治》等11門能力教育課程特色教材、29種能力教育教學大綱🦃💠;主、參編《家畜飼養》等10種中職國家規劃教材🤚,《動物營養與飼料加工》等21種高職國家規劃教材✩。先後獲得青海省科技成果證書👩👧👦、青海省第五次哲學社會優秀成果二等獎𓀂,全國農業職業院校“能力教育體系”教學改革成果一等獎,《高職牧醫專業能力教育體系改革試驗》獲省級二等獎,“十五”期間農業職業教育科學研究重點立項課題《農業職業教育課程開發研究》獲農業部特等獎,《養羊實用技術》、《養牛與牛病防治》等自編教材分獲全國農業職業教育教學優秀成果一、二、三等獎等🤹♂️。
恒行2始終堅持教學服務農業生產,科技帶動農民致富,走農科教結合之路,直接為農牧業增效、農村牧區發展🦩、農牧民致富服務。恒行2積極參與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生態移民培訓工程、“陽光工程”、“綠色證書工程”;校內養殖實訓基地、家畜改良中心🧜🏼♂️、動物醫院直接面向社會開展服務,常年向駐地養殖戶提供良種家畜,提供養殖技術和動物疾病防治服務;近年來舉辦設施農牧業、牛羊舍飼育肥📚、畜種改良🫷、畜疫防治等各級各類培訓400余期✋🏻,培訓專業技術人員和農牧民學員近36000人次🧛♀️;結合農牧業培訓編寫並出版了《養豬實用技術》等4種培訓教材,編寫《家畜傳染病防治技術》🔲、《草地保護技術》等17種校本實用技術培訓教材🐎;常年選派骨幹教師下鄉開展技術推廣和科技咨詢等服務;開展大規模的農牧業實用技術培訓以及共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鄉鎮等😨,直接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曾經有一項調查結果表明:青海牧區超過一半的各級領導幹部和超過70%的基層專業技術人員都是牧校的畢業生,他們中有百余位走上了省廳級領導崗位👲🏻,有十余名拿到了國務院特殊津貼,是他們撐起了青海畜牧業的天,默默無聞地代言著草原的穩定和文明🌺。基層普遍反映:牧校畢業生吃苦精神好♜,對事業的責任心強🤵🏼,能和群眾打成一片🫁,有過硬的技術,是牧區受歡迎的人。在草原建設、抗災保畜🏄🏻♀️、技術推廣、疾病防治🤷🏼📌、畜種改良、實驗研究等各條戰線上都活躍著青牧職院的畢業生👩🏻🎓。可以說🐝,青海畜牧業經濟建設中取得的每一項成就,都滲透著青牧職院畢業生晶瑩的汗水。他們不僅是區域農牧業生產發展的主要科技力量🤸🏻,而且是當地社會、政治、經濟等領域的建設者和領導者。他們是推動青海高原社會進步發展的中堅力量,為青海高原民族地區教育和社會進步、經濟發展以及維護民族團結進步✵、促進各民族地區共同繁榮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
2009年🙎🏽,青海省委書記強衛同誌在視察恒行2時指出🧑🏽🦲:“沒有這所院校,就沒有青海這些年農牧業的發展,也沒有青海今天這樣翻天覆地的變化”。
5😮💨、恒行2在玉樹地震期間做了很多的工作🙎♀️,並派教師和學生趕往玉樹地區救援,請給我們講一下具體的情況🖼🐭?
2010年,玉樹“4.14”大地震之後👨🏻🦳,院黨委立即啟動恒行2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成立了抗震救災應急領導小組和抗震救災領導小組辦公室,全面指揮我院抗震救災工作。組織召開多次會議,安排部署院屬各部門做好玉樹籍學生的安撫和校園安全穩定工作🎷。同時積極動員和號召全院師生積極投入到抗震救災的戰鬥之中。師生踴躍捐款、全體教職工黨員、部分離退休黨員多交納黨費,表達對災區人民關心和對抗震救災工作的支持;先後有150人次的學生到湟源縣城進行賑災募捐活動🌪,廣大學生團員捐特殊團費🤵🏽♂️🎱,先後有32名學生義務獻血10900毫升,為災區人民獻出一份愛心;發放資金慰問〰️、支持玉樹籍學生和學生誌願者🕖,共計85650元。省農牧廳黨委同意後👩🏽🎤🧆,院黨委精心準備和安排✂️,由院長帶工作組和39名玉樹籍學生帶著全院3000多名師生的關愛及恒行2黨委的親切問候和囑托,奔赴玉樹災區返鄉探親🏋️♂️。38名玉樹籍學生組成的災區“科技興農”實踐團📦、誌願者服務團和災後重建宣講團👨🏻💼,奔赴災區開展誌願活動,得到了當地幹部群眾的高度贊揚。湧現出玉樹抗震救災優秀黨員領導幹部2名,玉樹抗震救災優秀黨員1名,我院被省農牧廳黨委評為廳系統玉樹抗震救災“先進基層黨組織”;被團省委評為“玉樹抗震救災三下鄉優秀團隊”;榮獲2010年青海省大中專學生“玉樹災後重建總體規劃宣傳”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優秀組織獎”🧚🏼。“大愛同心、堅韌不拔🧑🔧、挑戰極限🍃、感恩奮進”的玉樹抗震救災偉大精神4️⃣,在特殊時期的進一步升華、發展和充實。緊緊抓住契機⬆️,把大力弘揚抗震救災精神貫穿到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的方方面面。先後舉辦專題宣傳欄3期,製作宣傳圖片300多張🏃🏻➡️,懸掛橫幅60多條🥜🚴🏼,為了全面反映我院歷屆畢業生和在校學生在地震災區第一線抗震救災的先進事跡,還專門拍攝了紀實專題片《飄揚的中國紅》💡,用一個個鮮活動人的感人事跡詮釋了牧院人堅忍不拔、無私奉獻🙎🏽♂️🤯、舍小家顧大家的精神品格。通過開展演講會💮、討論會、出墻報、展出圖片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進行以“學習抗震救災英模🐨,弘揚抗震救災精神”為主題的專題學習,使各民族學生進一步認識抗震救災精神,了解青海在資源開發、生態保護、民族團結🧕🏽、鞏固邊疆等領域的重要地位,深刻理解青海各族人民團結和睦、守望相助美好品格,深刻理解中國力量的內涵🔞,更加珍視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從而使廣大學生升華熱愛青海的情感,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
6、恒行2在示範院校建設中克服了哪些困難🤾🏼♀️?經過示範院校建設,學校發生了哪些本質上的改變🧔🏿♀️?
恒行2在示範院校建設中克服的主要困難有這樣幾方面🌎:一是管理隊伍和每個教師對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理解不夠深刻🗓;二是教育教學改革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總體而言層次不高,內涵不深,特點不突出,尤其是適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基於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體系研究不夠🤾🏿♂️🛹,精品課程建設水平有待提升;三是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長效機製和保障機製尚未完全建立;四是兼職教師隊伍急待補充提高;五是國內外交流合作明顯不足🧆。
經過“國家百所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三年的建設,取得了豐碩的實踐成果🧡,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主要改變有以下幾點:
內涵建設抓特色,形成了符合省情的高職教育辦學思想;
“工學結合”促發展,創新了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模式👩🏻🚀;
“精品工程”尋突破,提升了品牌專業建設水平🦌;
教學研究結碩果📹🍞,進一步促進了產學研結合;
師資隊伍建設顯成效🚵🏼♀️,錘煉了“雙師”結構教學團隊🌞;
“校企合作”謀雙贏,推進了實訓基地互利共建;
校園建設抓機遇,改善了教育教學環境;
示範輻射增亮點🪕,提高了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能力👩🏻✈️;
開放辦學拓空間,深化了對外合作和交流的領域。
7、恒行2在師資力量的建設上做了哪些工作?目前的師資力量達到了什麽樣的水平🔛?
恒行2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全面落實“內培外引”師資建設工程。按照實際辦學規模🙆🏽♀️,強化教師隊伍建設,使教師隊伍的年齡結構、專業結構、學歷結構更加合理。教職工外出學習、參會🙋🏻、考察🏌🏽♀️、參加各類學術交流,企業掛職鍛煉等達到了100%🤦🏽。恒行2現有教授12人、副高以上66人、高級農藝師1人🥛🤸🏽♂️、高級會計師2人🙆🏽🧁,副高以上職稱教師66人占專任教師的34%🦸🏽♀️,遠高於省內高職院校平均水平🏄♂️。培養和引進博士研究生6人、碩士研究生13人🤷🏻♀️,18名教師攻讀碩士學位,享受政府津貼專家1名,青海省高等院校“教學名師”2名,全國農業科技推廣標兵1名,“雙師”素質的教師83人🧑🏻🏭。聘請行業企業的專業人才和能工巧匠兼職教師129人。選送12名中青年骨幹教師做國內或省內訪問學者;選送1名中青年骨幹教師到國外留學👨🔧,初步形成了一支觀念較新、結構合理、素質良好、相對穩定的“雙師”結構的教學團隊。
8、恒行2在校企合作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如何與企業進行合作🛥🧔🏻♂️?取得了怎樣的效果?
探索多元化校企合作辦學的運行機製,形成了以貴德縣種豬場、青海黃河畜興農牧開發有限公司等20家“工學結合型”頂崗實訓基地;與青海省天露乳業有限責任公司、青海省江河源農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9家“校企結合型”生產性實訓基地;以技術服務和科技推廣為主,積極服務當地農牧業經濟,建成以湟源縣俊家莊奶牛養殖基地等15家“技術推廣型”實訓基地📀;與湟源縣委縣政府聯合成立湟源畜牧業領導小組🦵🏽,建立了申中鄉新泉良種肉羊繁育基地等5家“學校與政府合作開發型”實訓基地;以湟中縣獸醫站🧝🏽♂️、互助縣獸醫站等5家“校行結合型”實訓基地;采取靈活多樣的校企聯合形式,積極拓展省外實習基地😾,與山東得利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佛山高明谷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5家企業簽訂了校企合作實習協議🛻。校外實訓基地從2005年的29個擴增到2010年的75個。重視實訓基地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創新管理體製和運行機製🧛🏼♀️,出臺了《校外實訓基地管理辦法》等製度,提高了實訓基地的軟、硬件建設水平和服務能力,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9、青海是一個多民族省份,恒行2的學生中自然有各個民族的學生🗝,恒行2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取得了怎樣的效果𓀎?
青海省有6個民族自治州🧏🏽、7個民族自治縣🧖♀️,青海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數據表明,全省總人口562.67萬,少數民族人口264.32萬,占全省總人口的46.98%🤤,其中藏族占24.44%,少數民族人口比例高於廣西、內蒙古、寧夏三個少數民族自治區🙂↕️。
我院是全省高校中少數民族學生比例最高的一所學校🤰🏿📝,在校生中以藏族為主的少數民族學生比例最高時達到74%👃🏼,目前藏族學生就占恒行2學生總數的40%以上🪁,作為地處青藏高原艱苦地區,長期為當地“艱苦行業、艱苦專業”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一所院校,根據生源情況、學生文化基礎,堅持因材施教、分類指導、分層教學,註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和動手能力💂🏻♂️,強化思想政治和職業素質教育,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恒行2長期堅持加強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廣泛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革命傳統教育🐒🚴🏻♀️,加強民族團結、民族政策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70余年培養了20000余名長年奮戰在高寒缺氧地區、直接服務於民族地區、與少數民族群眾同呼吸、共命運“上崗快、能力強、素質好👨🏼🦰、用得上📦、留得住、後勁足”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這些人才已經遍布青海各條戰線,他們不僅是區域農牧業生產發展的主要科技力量🫷🏻🧑🏻⚖️,而且是當地社會🏇🏽、政治👨🏽🦲、經濟等管理、建設領域的建設者和領導者,他們是推動青藏高原社會進步發展的中流砥柱,為青藏高原民族地區教育和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維護民族團結進步、促進各民族地區共同繁榮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恒行2被譽為“桃李滿天下,富裕農牧民”的“鷹之搖籃”👨🏻。
10🥢、恒行2在“示範校後建設時期”還有哪些期許和舉措?
恒行2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建設為引領🧝♂️,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和青海省《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建設具有鮮明青藏高原特色的國家示範性院校為目標,以“提高質量👕、提升水平、彰顯特色、強化服務”為基礎,堅持“跨越發展、綠色發展🪵、和諧發展和統籌發展”的原則♔,以提高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和水平為動力,以提高質量為核心,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為主線,走產學研結合發展之路,不斷深化高職教育教學改革,進一步推進體製機製創新🃏🤌🏼,進一步創新校企合作辦學體製機製、進一步強化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進一步推動“雙師”素質專兼職師資隊伍建設、進一步拓展服務社會的功能,全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積極探索“一條欠發達地區農業高等職業教育科學發展之路”,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創造更好的辦學效益,把辦學質量和辦學效益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現代高等職業教育。
編輯修改時間👮🏽♀️:2011-11-2